[汽車之家 賽事] 法拉利車隊今年在F1中的表現(xiàn)依然低迷,前15站僅贏得1場勝利,車隊積分落后紅牛226分。這一切與法拉利主席蒙特澤莫羅推行的“意大利化”團隊絕對脫不開干系。不過,誰為這一切負責了呢?
前法拉利技術總監(jiān)科斯塔,現(xiàn)已正式加盟梅賽德斯
法拉利前技術總監(jiān)科斯塔首當其沖,今年5月被迫下課,他同時也是法拉利在6個月內免職的第二位技術高層。從1996年到2011年,科斯塔為馬拉內洛車隊服務了16年,贏得了8個世界冠軍,他是車隊輝煌年代的關鍵性人物。然而,一旦賽車缺乏競爭力,技術總監(jiān)就要被開除。
為什么是技術總監(jiān)為賽車的糟糕表現(xiàn)負責呢?這與職位職責直接相關。因為F1是一個龐大的組織,包含多個不同的部門,而技術總監(jiān)的職責就是確保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配合起來。也就是那個擁有全局眼光,決定車隊發(fā)展方向的管理者。技術總監(jiān)是聆聽方案作出決策的人,而不是直接參與技術工作的人。此外,技術總監(jiān)還要協(xié)調資源、考慮預算、處理行政事務、與車手談心等。
F1賽車就是技術總監(jiān)帶領整個團隊努力的結果,因此他也是要對結果負責的人。法拉利車隊經理多梅尼卡里的話可以證明這一點:“一旦出錯,就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。我不認為科斯塔是當了替罪羊,作為車隊的技術總監(jiān)他需要為賽車的問題負責。當然,這其中可能還有一些內部原因,但就像在足球場上一樣,換掉球隊的所有球員遠比換掉主帥更難?!?/p>
另一方面,作為車隊經理,難道多梅尼卡利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嗎?可以讓這位過去21年的生命里全部刻著法拉利名字的意大利人感到欣慰的是,他已經得到了公司以及總裁的信任和支持,這意味著“意大利化”的法拉利模式仍將繼續(xù)走下去。(文/汽車之家 李伊文)
關于“意大利化”的法拉利:
隨著舒馬赫-布朗-托德,這三位聯(lián)手締造了法拉利紅色王朝的關鍵人物各奔前程,法拉利決定從“國際化”回歸“意大利化”,由意大利人來管理車隊。通過5年的打造,如今的法拉利車隊,從比賽工程師到車隊經理,技術高層職位幾乎全部被意大利人占據(jù)。不過,法拉利這幾年的成績卻一直沒有起色,看來“意大利化”這條路或許在法拉利很難行的通。
法拉利車隊結構:
車隊經理:Stefano Domenicali(意大利)
運動總監(jiān):Massimo Rivola(意大利)
底盤主管:Pat Fry(英國)
發(fā)動機和電子主管:Luca Marmorini(意大利)
運作主管:Mario Almondo(意大利)
主設計師:Nikolas Tombazis(希臘)
性能和研發(fā)主管:Marco Fainello(意大利)
阿隆索比賽工程師:Andrea Stella(意大利)
馬薩比賽工程師:Rob Smedley(英國)
車隊新聞官:Luca Colajanni(意大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