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汽車之家 技術說] 7月3日,小鵬G7正式上市,定位家用中型純電SUV。這款新車的中控臺采用極簡設計,并沒有配置常見的全液晶儀表盤,乍一看和特斯拉的設計理念如出一轍。實際上,這款新車的中控臺內部搭載了一個小鵬與華為聯合開發(fā)的全新AR-HUD模塊,官方把它命名為“追光全景”。今天我們來聊聊這款神秘HUD抬頭顯示器。
● 汽車HUD抬頭顯示器的發(fā)展歷程
汽車上的HUD(Head Up Display,抬頭顯示器)基本功能就是把車輛信息,如車速、導航信息等,通過投影技術,在駕駛員前方形成虛像來達到信息傳遞的目的。相比起傳統(tǒng)的儀表盤,HUD抬頭顯示器的優(yōu)勢在于,能夠把信息投影到駕駛員視線前方焦點范圍內,駕駛員在視線不離開路面、眼睛無需大幅度重新對焦的前提下,就能獲取車輛信息,有利于提升駕駛安全性。
HUD技術在汽車上已應用多年,從早期帶有小玻璃片的C-HUD(Combiner HUD組合型HUD)、到目前常見的W-HUD(Windshield HUD擋風玻璃HUD)、再到目前在中高端車型上開始普及的AR-HUD(Augmented Reality HUD增強現實HUD)。
在目前這個智駕配置快速迭代的時代,AR-HUD將進一步提升人車信息交互和人機共駕體驗,普及也是遲早的事情。AR-HUD供應商不在少數,好的AR-HUD卻并不多見,里面有何門道,我們下面接著聊。
● 小鵬X華為,強強聯手!
我們先來看看小鵬G7上面這款追光全景HUD的基本參數。它可以在10米外投影出87英寸的虛像。官方稱,其較大的投影尺寸的畫面疊加顯示,能覆蓋對向8-10車道的實際交通場景需求。這應該就是“追光全景”中“全景”所表達的內涵吧?!
其中AR200型號的峰值亮度為12000nits,對比度為1800:1,體積約為11L,可以在車前8-10米范圍內投影出64-80英寸虛像;AR300型號的峰值亮度為15000nits,對比度為2500:1,體積約為13L,可以在車前8-10米范圍內投影出89-100英寸虛像。華為的AR200和AR300在參數上與小鵬追光全景HUD在參數上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,應該是華為根據小鵬G7車型設計需求而定制的版本。
● 畫面穩(wěn)定和貼合路面是智駕時代AR-HUD的基操
華為xHUD 2.0搭載Graphic Engine 2.0技術,能夠實現AR導航指的準、顛簸路段跟得穩(wěn)、目標貼合隨動快的效果。該技術與小鵬自研的3D OCC技術相結合,做到了實時感知道路坡道、周邊環(huán)境,讓HUD投影出來的畫面信息更加貼合路面。如:表示可通行區(qū)域的光毯能夠隨著路面坡度起伏;導航路線需要變道時光毯會提前鋪向目標車道;遇到岔路口還會顯示3D動態(tài)禁止通行標志等,進一步賦能智能駕駛場景,優(yōu)化使用體驗?!白饭馊啊敝械摹白饭狻笔遣皇蔷褪恰弊分馓鹤呖倹]錯”的意思呢?
實際上,在AR-HUD的開發(fā)中,其中一個難點是畫面防抖技術,因為車載路上跑,免不了遇到顛簸,采用光線折反射原理打造的AR-HUD,會因為車身抖動導致投影畫面的抖動,缺乏優(yōu)秀防抖技術的HUD很容易引起使用者的眩暈感,增加視覺疲勞,大大降低使用體驗和使用意愿。華為Graphic Engine 2.0技術就內置了畫面防抖算法,為小鵬追光全景技術提供了強大的底層技術支持。
● 化繁為簡是小鵬追光全景HUD的一大亮點
小鵬追光全景HUD的界面和顯示邏輯設計是其一大亮點,展現著小鵬多方面的設計能力。把所有信息一股腦地在HUD上顯示,在設計上是最簡單的操作?;睘楹?,在合適的時候顯示合適的信息,則更顯車企對駕駛員用車邏輯的深度理解和設計水平。
小鵬追光全景HUD采用融合顯示的簡約設計元素,主要元素包括綠色的人駕光毯、藍色的智駕光毯、3D導航箭頭以及一些導航信息圖標,盡量做到化繁為簡。
針對不同的用戶,小鵬追光全景HUD可以根據不同用戶身高自動調節(jié)HUD的高度,提升這套系統(tǒng)的使用便利度。當然,用戶也可以通過多功能方向盤,在多媒體系統(tǒng)設置菜單中進行自定義調整來滿足個性化需求。追光全景HUD隨著小鵬G7落地,AR-HUD賽道正式開啟,拼HUD界面設計、拼HUD應用創(chuàng)新等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競爭熱點。
● 編輯總結:
AR-HUD作為車載光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,目前硬件技術上已較為成熟,預計很快會在各品牌新車上搭載。當AR-HUD硬件出貨量上來后,該配置的使用體驗優(yōu)劣,很大程度就取決于界面和顯示邏輯的設計好壞。擁抱新技術并先行先試是現如今,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小鵬與華為的強強聯手,小鵬得到的是一套性能領先的AR-HUD硬件基礎以及對前沿車載光技術的率先探索機會;華為除了得到硬件訂單外,還得到了新勢力品牌在界面和顯示邏輯設計上的經驗,所以說,打造追光全景除了是強強聯手,還是一次雙贏的合作。(圖/文/汽車之家 常慶林)